这个夏天,感动中国教练团带领同学们来到魔都上海和六朝古都南京。在魔都上海,看遍上海古今中外的历史变迁,一起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在上海新天地亲身感受代表老上海的岁月痕迹——石库门,发现其在延续历史根源基础上融合现代化的创新;赏外滩夜景,灯光绚烂、建筑辉煌,感受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魅力。
走过六朝古都南京,走进夫子庙、老门东,行于1912街区,感受江南古韵和民国风情;看音乐台白鸽成群飞舞、探中华门城堡听明朝故事;参观总统府,登上明孝陵、中山陵,感悟厚重历史底蕴;在高等学府东南大学的知识海洋里遨游;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幕幕惨痛的回忆所震撼……
上海·壹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在老上海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貌石库门建筑基础上进行活化,将老上海民国风与现代化元素融合,
既保留了原有历史风貌,又发展了商业经济,是上海中西文化合璧、现代与民国融合的标志性景点。
同学们来到了上海新天地,聆听石库门三四十年前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漫步在青砖铺就的步行道上,看着周围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感受百年风华上海的魅力。
当走进石库门内部时,又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别有一番洞天。
上海·贰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是展示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运用高科技将上海形象生动立体地进行展现,底蕴丰厚,极具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
同学们在场馆内不断发出惊叹,观赏着科技电子屏上展现出的3d城市,又或是看着造型精致的模型,
三三两两讨论着,一起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变化,切身实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感叹科技发展的强大,在心中树立起规划意识与数字城市的种子。
上海·叁 上海外滩
上海滩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经典,是上海的代名词,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外滩,矗立着52栋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
金碧辉煌,灯光璀璨,是上海的典型地标之一。
要说在上海的行程里,最受同学们期待的便是外滩了。从小到大,在手机里、在家人朋友的嘴里,
我们都听过见过许多次“外滩”的名声,但在真正来到这片土地,吹着黄浦江畔的晚风时,
同学们还是被眼前这般景象震撼到了。
高楼矗立,人潮涌动,夏夜晚风轻拂,空气依旧炎热,灯光四处扫射,每个人的身上五彩斑斓,
每个人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光景——有人在上海打拼半生,眼中有着疲惫,但更多的是看到美景的放松;
有人千里迢迢来打卡,与东方明珠进行合影,脸上满是笑容;
而我们同学们的眼中溢满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在这一片繁华灿烂之中,
一群少年们对未来许下心愿,对生活的明天充满想象……
上海·肆 城隍庙
城隍庙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汇集了众多上海地方特色小吃以及土特产、特色商品市场,
是上海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在城隍庙的北部即是豫园,豫园前方一片池水,九曲桥,湖心亭,
这便是老上海的名片。城隍庙人山人海,同学们的热情也不甘示弱,品尝了各种上海风味美食,
蟹粉灌汤包尤为热门......
南京·壹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来到南京,有这样一个地方是所有中国人都会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远远地就看到一些雕像立于地,门口“肃穆”的牌子映出同学们严肃的表情,
缓步走入历史深处,杀戮后的不毛之地,碎石铺成的广场地面,没有一点生命和流水。
镌刻着“遇难者300000”的黑色石壁墙、刻着“1937.12.13—1938.1”的十字碑,烙印着一段同学们应该铭记于心的历史。我们无法忘记那场暴虐的屠杀,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这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而我们作为新生一代,更要加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其牢牢铭记。
走进馆内,光线变暗,四周变黑,仿佛当年那个再黑暗不过的年代开始重现。300000个名字在大屏幕上循环滚动,
像止不住的热泪在流。馆内有各种雕像、图像,真实地记录了当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杀戮老百姓的悲惨情景:
有口中被日本人塞了香烟的头颅、有四处逃亡躲避日军飞机轰炸的、有婴孩趴在妈妈的尸体上想要再吃一口奶的……真实而又残忍的画面冲击着同学们的眼球,眼中逐渐蓄满泪水,仿佛四周都响起曾经那些无助的悲鸣。
在看完馆内所展示的各种图文资料、实物后,同学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从前只是听过看过部分文史资料,
也许那时我们还太小,悲伤的程度还没有那么高,然而在亲眼见到如此般的铁证惨状后,
每个人的心中都荡起了层层浪花,骨髓里的血液在沸腾,遇难同胞们的经历让我们无比痛心,
同时也让我们心中燃起一丝特别的情感——落后就要挨打,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珍惜如今所拥有的和平生活,并且努力奋斗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为自己,为家人,为先辈,为国家!
走出展馆,同学们为遇难同胞们默哀并献上鲜花,最后我们一起通往光明的和平广场,在这里所看到听到的一切,将会成为我们一生永不磨灭的记忆,鞭策我们奋斗向前,铸造美好明天。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愿我们历经磨难的祖国光大复兴生生不息!
愿我少年好好学习,自强不息,敢做社会之栋梁,敢担当国家未来强盛之重大责任!
南京·贰 东南大学
在本次夏令营行程中,感动中国教练团特别安排了前往高等学府东南大学的参观学习,百余年来,东南大学
历经风雨飘摇,最终尘埃落定,有“东南学府第一流”美誉,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发展科学、振兴中华的高质量人才。
在东南大学里,我们走在梧桐大道上,感受着大学校园美景;我们途径曾作为知名影视剧取景点的大礼堂,
聆听其历史发展;我们参观吴健雄纪念馆,深入了解吴健雄女士的生平过往,在对她肃然起敬的同时,
同学们也在心里默默将其树立为榜样;我们经过当年国家一流的体育馆,在操场跑道上肆意奔跑,
在阳光下一起大笑;我们打卡东南大学校史馆及梅庵,听老师讲解东大各杰出校友的光荣故事,拉近与东大的距离;我们为六朝松所惊叹,纷纷合影留念,细细品味其中含义……
在东南大学探索之旅中,我们打卡了各大著名学习点,了解了东大悠久的历史传承,感受到了前沿科技的魅力,
在各院士的故事中领略到浓重的人文气息与科研氛围,同时在心中励志努力学习,科技兴国。
南京·叁 中山陵
中山陵——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背对万斤重的“历史”,一起走向先生的“博爱”。一座四楹三阙门冲天式的石牌坊巍然屹立,
横楣以鎏金镌刻着先生的手迹“博爱”二字,宽博大方,高度展现先生的博爱精神。
进入陵园首先是视觉上震撼。整个陵墓用的都是青色琉璃瓦和花岗石墙面。饱和的蓝白色调异常醒目,
同时蓝白色也是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的颜色。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
天下为公,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却是先生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理想。
值得学习的是若从碑亭仰望先生的祭堂,你会发现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若从祭堂俯视碑亭,
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看似巧妙,实则是为了告诉同学们当我们历尽艰辛和千难万险成功的那一刻,回眸时发现来时的路尽是坦途,一马平川。
站在高大肃穆的中西合璧式祭堂前,仰望门楣上“民族”、“民权”、“民生”六字,
同学们回想起课本上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回顾先生的事迹,都会想到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南京·肆 江南好风光
探索夫子庙、老门东的夜景夜市,走过南京1912街区,在音乐台看白鸽成群飞舞,登中华门城堡聆听明朝的故事。
在旅途中,同学们常常拿出手机、相机,将沿途所经美景纷纷记录下来,
将这段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看到照片的时候,金陵城的那个夏天仿佛又会重现在眼前。
南京·伍 走近历史 探索学习
一起探秘总统府,感受民国时期历史风貌;一起来到明孝陵,学习其中文化历史知识;
在六朝博物馆重温六朝古都南京风骨,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启一场“时空对话”……
在这次夏令营中,南京的游览点相当之多,在这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城市,每一处几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我们一路不断探索,不断汲取新知识,并通过参观、听讲解、小组讨论、实地感受、实物触摸等方式,将自己真正置身于历史涡轮之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其中含义,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提升自我。
2023上海·南京文化探索营
在这个2023年的夏天,这趟夏令营的回忆是炙热的,不只是因为天气,
更因为我们的心为此澎湃燃烧,我们的眼界得到开阔,知识得到扩充。
同学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做手账,将每天的感悟进行记录,在同学们天真的笔触下,我们会看到:
有同学画出可爱的小人,讲述着“队长人呢”的故事;有同学将这几天所去到的地方简单绘制了出来,
尽管用的是黑色水笔,我们却仿佛看到当天那些彩色的景象;有同学在最初比较腼腆,
却在最后在手账本上写着“这次交到了很好的朋友,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参加夏令营!”……
在做手账的时候,大家都默契地保持安静,只是偶尔回忆到当时的场景时,脸上总会浮现一丝不自觉的笑容,
这就是夏令营特有的意义,并非完全在学习,也不是纯粹的旅行,
但这次回忆定会留在每个人心中,这段情谊也会一直持续。
除了行程记录之外,更多的同学们是将自己这些天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心中的感悟及收获都如数家珍般记录——在繁华都市上海,我们了解学习到上海百年风华历史,体验到科技技术的强盛,学会如何去进行合理规划,也切身感受到本土文化风俗。在古都金陵,我们感受到课本中所抒写江南之美,那些词句瞬间活灵活现,在眼前展开一幅真实的画卷;我们走近孙中山先生、吴健雄先生、明太祖朱元璋,了解伟大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开拓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我们走进高等学府,感受“知识就是力量”在现实中的体现,筑造心中奋斗的梦想……这一趟旅途我们学到太多,收获太多,这些知识与收获一定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大有用处并伴随我们走过往后更长更远的路途。
加油,同学们!